“有機”這個詞跟“全天然”一樣,已經成為美容界的流行語。消費者被各種貼上“有機”標籤的產品包圍,媒體則不遺餘力地質疑化學合成產品可能造成的危害,使大眾對有機產品徒生好奇,有機產品的銷售則借此東風扶搖直上。化妝品公司和名人們也紛紛推出“有機化妝品”,速度之快讓你根本來不及提出疑問:“‘有機化妝品’真的對我的皮膚更好?”

      那麼,就化妝品(主要是護膚品)來說,“有機”這個詞到底有什麼意義?說出來可能嚇你一跳,這個詞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根本沒有什麼統一標準,只有不同的機構和公司跳出來自命權威,號稱他們有能力決定哪一款產品是“有機產品”,當然,你得繳上一筆費用,才能獲得他們的承認。不同的有機產品品牌之間也在較勁,每個牌子都號稱自己的才是貨真價實,別家都是假冒偽劣,讓消費者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換言之,不管你的產品裡有什麼,你都可以稱它為“有機產品”,沒有人有權力阻止你。

      “有機”和“全天然”的說法與一個常見的消費誤區密不可分,這個誤區就是:凡是合成的都是有害的,凡是天然的都是好的。現在這個誤區越來越大,連天然的都不行了,必須是“有機的”才是好的,如果不是用“有機”方式獲取的,天然的都是有害的。這就是天然和有機產品推銷的手段:在消費者中製造恐慌心理,讓他們害怕某一種或某一類成分。

      消費者成了產品商標的人質,他們盲目地相信自己選擇的那個牌子是正宗的,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從傳統銷售手法的犧牲品變成了新的銷售手法的犧牲者。

      如果你想購買一款護膚品,而又相信聽起來比較健康的產品對皮膚最好,那麼瞭解一些關於有機產品的事實,同時做一些理性的思考,對你的錢包和你的皮膚都將不無裨益。

      有機食品和化妝品的關係

      美國農業部(USDA)從2002年起就制定了“有機食品(不是化妝品)”的認定標準,這一標準對美國生產的和進口食品均有約束力。農業部的網站上這樣寫:“有機食品的生產過程中,農民致力於使用可再生資源,保護土壤和水源,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有機肉類、禽類、蛋類和乳製品來源於不用抗生素和生長激素餵養的動物。有機食品的生產過程中不能用到傳統農藥、含有化合成份或下水道污泥的肥料,也不能用到生物工程或電離輻射。要獲得‘有機產品’的標示,生產農場必須經過政府授權的認證機構的考察,確認生產過程合乎標準。同時,在有機食品出場到進入超市或飯店之間的一切經手企業也必須獲得認證。”

      這跟化妝品又有什麼關係呢?很多消費者已經被所謂的天然化妝品吸引,也不管其真實性如何。為了吸引眼球,化妝品公司開始在產品標示中使用“有機”這個詞。但是《消費者報告》2003年第八期第61頁指出:“農業部未經公眾聽證和討論就將有機食品認證法延用到化妝品上。現在有些香波和潤膚乳標示為‘70%有機’產品,依據是什麼呢?就是其主要成份是浸過某種有機成分,比如有機薰衣草葉的水。”

      雅達(Aveda)的資深研究員蒂姆?凱普斯納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說:“由於缺少行業標準,化妝品公司將農業部的有機食品標準借用到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上,但是農業部的食品標準根本不是為化妝品行業所設計,其嚴格的要求排除了‘綠色化學’,對尋求有機認證的企業來說困難重重。”

      綠色化學的定義

      上文中雅達的科學家提到綠色化學這個概念。綠色化學一般指的是“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質的化合物或化合過程,減少或避免產生有害物質的化合物或化合過程。綠色化學的概念貫穿一個化合物從設計、生產到使用的全過程(出處:www.epa.gov/gcc)。”綠色化學又名可持續化學,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廢物的產生和能源的使用,消除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這一運動的出發點很好,生產廠家與原材料的供應商緊密合作,以保證他們生產出來的成份盡可能地“綠色”。甚至包括一些有害的化合物(比如漂白劑、氨水、消毒劑、防腐劑等),綠色化學不是不使用它們,而是盡可能地降低這些有害化合物的危害。

      請記住,絕大多數有害的化合物只要使用和處置得當,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都很有限。綠色化學不單純依靠天然原料,但其實這種生產方式比使用純天然原料更現實,對皮膚也更好(因為採用了最好的天然和科學合成的原料)。綠色化學呼籲大家盡可能地使用天然/可持續原料,但是很多生產化妝品的化學家會告訴你,製造出能有效對抗粉刺、皮膚斑點、日曬傷害和其他皮膚問題的100%天然的產品是不可能的。比如說,即使是全部用純天然成份構成的產品,也至少要用到人工合成的防腐劑來控制細菌和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天然的防腐劑要麼效果不好,要麼和其他成分不相容,要麼成本太高,總之無法用天然防腐劑來生產安全保鮮的產品(出處:Preservatives for Cosmetics, Second Edition, Allured Publishing, David C. Steinberg)。

      有機產品市場:方興未艾

      我們可以有把握地預言,打上有機標籤的產品將繼續熱銷。有機(以及天然)產品這個市場總值為73億美元。從2005到2007年新上市的有機產品增加了53%,很多新品牌在沃爾瑪等大眾喜聞樂見的零售店上架。大大小小的公司紛紛搭上了有機產品的順風車,這輛車的輪胎和汽油據說都是有機原料製造的。

      可以預見到(至少如果你們一直閱讀我的評論和研究報告的話就可以預見),問題在於所謂有機產品的配方從來就不像說的那樣“有機”;成分中也幾乎總是含有太多傷害皮膚的刺激性物質。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合成成分也被錯誤地打上“有機”標示混跡其中,消費者們陷入虛假廣告和無效甚至可能有害的護膚品的陷阱。

      標籤辨真相

      只要看一眼化妝品的成分表就不難注意到,很多詞完全跟植物無關,更不要說是“有機”植物了。那些號稱自己使用“純天然”或“有機”成分的化妝品,甚至那些被有效認證為有機的品牌,它們的成分中也包括了大量的化合物。即使是有這種名不副實現象的存在,很多消費者還是希望、渴望購買到“聽上去更健康”的產品,特別是擔負了全家採購任務的女性消費者。況且,有機產品還能認為是更環保,因此其誘惑力也就更強。

      更能迷惑人的是,大多數所謂的“天然”化妝品在那些專營有機作物和食品的超市銷售。由於這些特殊的零售店出售的某些商品確實是經過嚴格認證的有機產品,很多消費者就不會注意到它們的化妝品雖然也帶有類似的標籤,其實卻並沒有經過同樣的嚴格認證。

      名義上的有機?

      遲至2008年底,仍然沒有FDA批准的標準來規定何為有機化妝品。除了魁北克省外,加拿大亦是如此。另外一個讓問題複雜化的因素是,雖然很多產品確實含有一些有機的成分,這些產品中大部分還是含有非有機的成分。為什麼?原因很多,不過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工合成的成分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防腐劑(沒有哪種天然防腐劑能控制真菌、黴菌、細菌等所有微生物)。使用防腐劑是迫不得已:有機成分並不穩定,沒有防腐劑就會很快腐敗。還有,和有機食品不一樣的是,要讓化妝品的某些成分溶合、穩定,讓化妝品貼合皮膚,甚至讓化妝品看起來比較好看,都需要用到人工合成的成分。如果一款護膚品讓人看了就討厭,根本不想用它的話,就算全天然又有什麼用呢?

      此外大家也不要指望在臉上敷上鱷梨(或其他食品)能“滋養”皮膚。天然的或有機的並不一定就好。藍莓和葡萄汁不能護膚,不能祛痘,不能美白,也不能防曬。而且,把一種作物從地裡收割下來,除去蟲害和髒東西,做進產品中,讓產品穩定下來,進行包裝,直到你可以使用,這個過程本身就離天然十萬八千里了。

      簡而言之,在制訂出一套得到公認的標準之前,任何化妝品都可以貼上有機的標籤,而不需要任何的証明——很多化妝品公司正這樣身體力行著。記住,絕大多數乳霜、乳液、凝膠、精華、化妝水、香波、護髮素和潔面乳的成分中大約60%到90%是水,因此根據現行的寬鬆標準,它們都稱得上“有機”。

      除了制訂出“有機化妝品”的標準外,更重要的是很多植物萃取物和精油會刺激皮膚,對皮膚一點幫助都沒有(比如檸檬、熏衣草、薄荷油、薄荷腦、酸橙、樟腦、肉桂等),即使是有機的又如何?薄荷油對皮膚有害,不會因為沒有使用農藥而改變。購買一款護膚品能幫助生產有機作物的農民,這或許在感情上和道德上很吸引人,但是如果這款護膚品對你的皮膚沒有好處,那麼你不如用別的方法去保護環境,何必降低自己對護膚品的要求呢?總之,支持“綠色”運動的方法很多,不是非要購買配方很差或刺激性的化妝品不可。

      行業之爭

      美容界知道得很清楚,這陣有機風不會很快刮過,因此很多以天然產品為主的化妝品公司試著聯手制訂出在美國出售的“有機化妝品”的標準。他們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市場上太多標示為“有機”的產品根本名不副實,更因為2006年發生在歐洲有機化妝品市場的事。

      根據www.cosmeticsdesign-europe.com網站的記載,歐洲的有機栽培工作者協會為有意發展有機產品的公司制訂出一套“有機化妝和護膚品”的標準。這一套標準非常嚴格,並且符合歐盟現行的化妝品法規包括動物測試方面的規定,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在產品上貼上有機栽培工作者協會的標誌,向消費者表明它們符合有機標準。根據有機監察員組織(Organic Monitor)2007年七月的一份報告,“在美國和加拿大,目前尚不具備規範天然和有機化妝品的法律法規和認定標準,北美洲的化妝品公司越來越多地依照歐洲的標準來製造有機化妝品。” 但是歐洲的標準只涉及植物來源,無法判斷護膚品的好壞。護膚品不是飲食,你不能用西蘭花或生菜來餵養你的皮膚。

      另一方面,另一批不以有機產品出名的化妝品公司(包括雅詩蘭黛和歐萊雅等)制定出了有機和可持續行業標準(OASIS),這套標準被認為超過了Ecocert等有機認證機構的標準和美國農業部的認證程式。跟據OASIS的標準,一款化妝品必須含有85%以上的有機成分才能被稱為有機。計畫到2012年這個標準進一步嚴格到95%,而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化妝品百分之百有機化。OASIS還有一套標準針對100%有機的產品,如果一款產品的有機成分不低於70%,OASIS則允許它使用“有機製造”的標籤。

      聽上去不錯,是嗎?另一個“有機”群體不同意。有機消費者協會(OCA)反對OASIS允許合成成分出現在有機產品中。

      OCA根據全國有機計畫的標準值定了一套自己的標準,全國有機計畫主要是規範有機食品的。但是OASIS成員指出,全國有機計畫的標準不適用於化妝品,因為生產和認證有機食品比起生產化妝品(不管是有機的還是非有機的)要簡單得多(其實不止簡單而已——你不可能把一個石榴放在衛生間用幾個月)。

      不過,OCA並不想退縮。他們給OASIS公司寫信,勒令他們停止出售帶著有機標誌卻含有非有機成分的產品。OASIS辯稱說他們的標準允許這些非有機成分,因為目前沒有合適的有機替代品。OSA則反駁說除了允許有機產品帶非有機成分外,OASIS有些成員是“傳統化妝品公司”,存心降低有機產品的標準,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OCA的說法完全是誇大其辭。傳統化妝品公司並不是在損害消費者。OASIS試圖為整個行業制定一套有機化妝品的標準,因為現在沒有這樣一套標準。這套標準是歐萊雅還是小蜜蜂(Burt’s Bee)所創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這只不過是製造天然產品的小公司不希望大企業利用自己的財力物力搶在他們前面制定遊戲規則(或不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制定遊戲規則),更不希望大企業把他們的銷售手段也學去。
  
     我理解如果OASIS的標準獲得成功,某些小企業主的自尊心可能受到傷害,但是大公司有強大的研發部門,更可能找到合成產品的有機替代物。這對OCA背後的小企業來說不啻是白日做夢。可以確定的是:有機產品這個詞已經被胡亂定義和使用太久,要規範化這個市場,我們必須著眼於有機產品的標準本身而不是制定標準的機構。

      對有機產品的標準來說,消費者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而非銷售口號。最重要的是對皮膚有利的配方。任何成分,不管是合成的還是有機的,只要對皮膚有利無害,就應該用上。一味追求天然就意味著放棄許多對皮膚非常有利的成份(出處:The Rose Sheet, March 10, 2008, page 3; March 24, 2008, page 3; and March 31, 2008, pages 3-4)。

      值得提一下的是,有些小化妝品公司如果漾美人也是OASIS的成員;他們的成員並不全是國際大公司。

      其他有機產品協會

      除了上述美國的有機產品促進團體外,還有一些歐洲的此類團體值得一提。

      Comebio是一個和化妝品公司有關聯的職業協會。這個團體和Ecocert合作,在符合他們標準的有機產品上使用Ecocert的“Bio”標籤。帶有“Bio”標籤的產品至少含95%的天然成分,另外還必須含至少10%的有機成分。更多資訊見www.cosmebio.org。

      BDIH是德國的一個天然產品認證團體。他們是德國藥劑、保健品、營養品和化妝品行業與貿易商行商會的一部分。他們與生產天然化妝品原料的廠家聯手制定了一套標準,可以在這個網址找到:www.kontrollierte-naturkosmetik.de/en/the_guidelines.htm。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打上“經過認證的天然化妝品”標記。

      記住認證不說明任何問題,我是指和護膚功能完全沒有關係。認證的只是原料的來源,不涉及消費者希望得到的護膚效果。USDA在牛肉上蓋的戳無法告訴你吃牛肉對心血管或大腦的影響,護膚品上的戳也是如此,不管蓋戳的是誰。

      購買有機化妝品

      我的希望是,你應該購買我和我的研究團隊已經分析過對皮膚確實有益的護膚品。糾纏於一款產品是否是有機的只會分散我們對防曬、抗氧化、皮膚相似成分和細胞溝通因數的注意力(很多這類成分是天然原料的人工降解物)。另外也要知道,現在沒有可靠的科學論文證明有機成分優於非有機或合成成分。

      如果你只想買有機產品,那麼在美國或國際上出臺正式標準之前,最好的辦法是夠買經USDA或Ecocert(包括其下屬機構)認證的產品。他們的體系並不完美,但是打上這兩家標誌的產品至少誠實地告訴你一款產品有多“天然”和“有機”。

      各種層出不窮的團體正在制定有機產品的國際標準,與此同時根據產品標誌和生產企業的聲譽購物是消費者最明智的做法。當然,除非你非有機產品不買,其實最合理的還是完全忽視這方面的宣傳,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證明確實有效的產品成分上。如果這類產品恰好含有有機認證的成分,那麼最好。如果沒有,也不必因為沒有趕上“綠色運動”這個趟而寢食難安。